一、假水泛滥成灾
在北京东三环的国贸、建等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区域,桶装假水更是泛滥成灾,几乎每栋楼都有假水的存在。
据《中国质量*行》杂志2013年报道,在国贸附近的和乔大厦内,有30%左右的商户订购的是假水。据袁军介绍,位于北京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的木樨园服装城一带,售卖的娃哈哈桶装水超过80%都是假水。
二、北京水站40%是黑水站
北京共有规模不一的水站近万个,正规水站仅占50%-60%。40%是黑水站,他们或者售卖没有质量的假品牌水,或者因为条件恶劣极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一桶18.9升的雀巢矿泉水真品成本价是12元,假水成本价仅为3元。在一些自产假水的黑水站,一桶水的成本价甚至只有2元。在东三环国贸以东、四惠以西、双井以北、大望桥以南的四方区域内,正规登记的水站仅有30多家,但黑水站的数目则远远超过这一数字。这一数字来自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副会长袁军。
三、写字楼公司买水有假水倾向
各大水站的消费大户基本都是公司等公共单位。这类消费群体为了面子希望饮用*的桶装水,又不想以高价购买真品,zui终导致假水钻了空子。
一次,当一位后悔售假的水站老板把饮用假水的事实告诉某公司负责订购桶装水的财务人员时,对方不但没有感谢,反而反唇相讥:“你不能因为不定你的水就诬赖别人的是假水,再说,喝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出任何问题。”
记者走访的多个水站负责人也反馈说:消费者在选择桶装水时甚少顾及水质,只看价格。“没人买,就没人卖;没人卖,就没人生产。这是一个利益链条。黑水站能生存下去,消费者也‘功不可没’。”如前所述,一桶18.9升的雀巢矿泉水真品成本价是12元,假水成本价仅为3元。在一些自产假水的黑水站,一桶水的成本价甚至只有2元。黑水站售水价格往往更低几元。
四、品牌饮用水企业与假水达成默契
品牌厂商对于水站的售假行为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在他们看来,假水和市场相比,后者更重要。“即使是假水,也是我的品牌假水,也代表着我的*。”一些厂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选择避而不谈。甚至在一些正规水站,品牌厂商对于卖假水的情况也故意视而不见。双方甚至达成一种默契:可以卖这个品牌的假水,但也要买这个品牌的真水。如今,许多品牌厂家对于桶装假水的态度已由积极打假变为消极默认,甚至是默许。
五、全国桶装水合格率不到七成,二线城市更糟糕
2005年到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工商总局曾三次对全国桶装水质量抽查,合格率仅为62.5%、66.7%、78%。2011年,多款桶装饮用水被检出高浓度致癌物“溴酸盐”。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桶装水质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别。2007年、200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桶装水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9%和92.9%;2013年6月,广州市工商局对桶装水的抽检合格率也达82.86%。而吉林、辽宁两地2009年的桶装水抽检合格率仅为63%和51.7%;湖南省2010年的桶装水合格率为60%;广东2011年的桶装水合格率只达到64.7%。
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桶装水生产企业,2000多个桶装水品牌。各地在标准执行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立常态的水质检测机制,定期对桶装水进行抽样检测。而众多二三线城市乃至基层在市场监管、水质检测方面则存在较大问题。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众多桶装水生产厂家在国家标准执行上大打折扣,偷工减料。
六、饮水机上的桶装水不要超过5天
家用饮水机至少每三个月要清洗一次,公用至少一个月清洗一次,更重要的是,上面的水不能太长时间。
2012年,浙江省海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晓红曾以10台饮水机为对象,对桶装水进行长达5个多月的跟踪检测。检测发现,饮用5天后,桶装水卫生状况急剧下降。第7天合格率只有20%,至第10天时,所有检测的桶装水菌落总数全部超标。
七、“桶装水二次污染”多系人为
由于店面面积小,北京多数水站都把桶装水堆积在店外。“适温保存或者冷藏、禁高温暴晒”一直都是桶装水存储的zui基本要求,室外的高温暴晒极易造成水内细菌的滋生以及制桶材质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导致水质的变化。同时,室外环境中大量活跃的细菌也容易附着在水桶的封口处,在饮用过程中融入水中。
室内环境更加糟糕。很多水站的经营场所既是办公室又是厨房和餐厅,甚至是卧室。不仅存放有空桶、桶装水,还有办公桌、厨具等生活用品,极易造成二次污染。2014年2月20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海盐的多所学校、幼儿园500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不适症状。后经查实,这是桶装水污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八、回料桶极为危险
长久以来,回料桶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桶的重复使用并非不可,但要控制在一定次数之内。一个水桶正常情况下可循环使用40次左右,使用周期在2到3年。很多厂家都是无限制重复使用,这会导致污染物聚集,污染水质。桶的材质也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2003年以前,包装桶多采用PET或者PC材质。2003年后,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要求桶装水生产厂家只能使用PC材质桶。在成本上升、恶性竞争的压力下,用PET饮用水桶代替PC饮水桶已成潜规则。PET质地较软,容易附着可渗透的细菌、重金属等,且长期使用或者加热后会释放致癌物质,对人体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PC材质则耐热、易于清洗,可反复使用。
“黑桶”盛行更令人担忧。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将诸如医用针头、光盘类的废弃垃圾经过粉碎处理后加入制桶原料。这类垃圾材料多半安全性较差,且含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融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桶的清洗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桶的清洗要经过22道工序,内壁18道,外壁4道。此外,桶还需经过温水、碱水、消毒液、成品水的多次过滤,以保证zui大程度消灭水中的细菌。不过,多数中小企业在桶的清洗上自律不严格,清洗不*、清洗程序不规范的情况十分常见。
九、“无铅”水是伪命题
水是水质重要一环。2013年7月14日,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披露:通过对13个水样品进行实验,发现9个品牌的水浸泡水铅含量超国标。其中,九牧和高仪水的铅超标量达到了18倍,zui严重的乐家品牌铅析出量为173微克/升,超标34倍之多。中外水*的悉数上榜。消费者开始寻找“无铅”的水,一时间打着“净铅”口号的水产品成为水市场的“新宠”。
然而,“无铅”或者“净铅”二字对于国内的铜制水而言却是一个“伪命题”。而且,铅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足够重视,但水中还含有锌、锰、铬、镍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它们的析出量一直以来也没有国家标准的约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试验室主任赵钢,拥有多年水检测的经验。他说,受工艺限制,目前水铸造绝大部分采用铜合金,含有59%的铜、40%的锌和1%的其他金属,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铅元素。而且为了方便精加工和切削,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铅。“2010年,美国加州推出*的低铅法案AB1953,要求‘与饮用水接触的水过水表面区域铅含量加权平均值不超过0.25%’。”业界有说用铋代铅,但是,加铅的黄铜却更适合水的精加工,因为加入铋元素后水材质偏硬容易断裂;更重要的是,铋元素是微量元素,成本较高,企业为保利润一般不会采用,只有一些有出口需要的*才会以铋代铅。
十、低于150元的水不能买
彭波在对北京各大建材城的走访过程中,既见到过标价上万元的德国“高仪”水,也见到过15元一个的“奥斯森”水,而后者是已被北京市工商检测部门检测出铅含量超标的不合格产品。低价水多是锌合金材质,而锌合金的含铅量和铅析出量根本不适合用作制造水。按照目前的铜价(3.8万元/吨~4万元/吨),一个约1.5公斤重的面盆,如果*150元,其质量基本就失去了保证。